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站 > 孙黄专栏 > 从茶饭到喜好:孙中山秉公律己(2)

从茶饭到喜好:孙中山秉公律己(2)

辛亥革命网 2021-04-19 09:24 来源:团结杂志 作者:王杰 查看:
孙中山是人,不是神,他与平民一般,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富君子之风,也具凡人之习,这便是他既有尊称也有绰号之缘由。而他能将喜好与秉公融汇,养成伟人风范,则令人望其项背矣。

  修身克己 诚信待人

  伟人与平民之别,在于表率:生活上勤谨廉洁、不事奢华;政务上大公无私、不落俗套。孙中山正是这样立身待人。他的这种品格,于民国初年,堪称政治生态的典范。

  一次,孙中山在广州发表演说,阐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他举例说:“西洋人也重视修身,他们出则衣履整洁,纽扣必结,须面必剃,革履必擦,指甲必去污垢……。”

  岂料,闭会以后,随行人员私下议论开来:“今天先生的讲话恐怕有些错,中国人讲修身,主要是从品行上讲的,所谓‘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以身作则乃为士民之范’是也”。

  “是呀!”随行有人接着插嘴:“先生今天所举的西洋人的例子,是指他们讲卫生,不是中国人所指的修身,这与中国人所讲的‘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一样,是属于外表的范围,不是修身的重点。”

  孙中山听了随员的议论,沉思了好一会儿,颇有感悟地说:“那这样讲来,是我错了?”

  随从如实答道:“恐怕真是先生弄错了。”

  “既然错了,那就得改正。”孙中山叫来秘书询问:“我的讲稿是不是已经发给报馆付印了?”

  秘书答:“讲稿刚送过去,报馆可能还没来得及印。”

  孙中山说:“那好,你和卫士们跑一趟报馆,把原稿取回来,辛苦大家了。”

  由是,孙中山的秘书和卫士们匆匆赶往各个报馆,把准备付印的讲稿取了回来。孙中山学问上恭谦朴实、一丝不苟、兼听则明的态度,在新闻界和知识界传为佳话。(这一史料来源于李刚编《幽默与机智大全》,但与孙中山的另一演说存在矛盾。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仍然这样解释“修身”:“像吐痰、放屁、留长指甲、不洗牙齿,都是修身上寻常的功夫,中国人都不检点。所以我们虽然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识,外国人一遇见了便以为很野蛮,便不情愿过细来考察我们的。参见《孙中山全集》第九卷,第249页。)

  孙中山处事严于克己,对待家人、乡亲同样公而无私,不讲“情面”。

  他任职临时大总统期间,广东有人推荐他的长兄孙眉出任广东都督,他断然复函劝阻。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5月27日,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故乡翠亨村,展示了以身作则、天下为公的风采。

  乡亲们听说当大总统的孙中山回来了,自然兴高采烈,满怀希望,纷纷请求孙中山拨回公款修祠堂,建道路,办学校,把家乡建设得更好。以天下为己任的孙中山,既不摆光宗耀祖威风,也不秀衣锦荣归派头。他对乡亲们说,民国百业待兴,处处需要花钱,财政十分困难,要是真心想把村里搞好,还得靠大家共同出力。以是,每每乡亲们向他提出要求,他总是微笑着答道:“易的,易的,你们尽管自己动手去做。”

  难得与乡亲们促膝叙旧,闲话桑麻,孙中山回乡三天,演讲三次,宣传民生建设,鼓励乡村革新,却没有动用任何公费、为村里办一件“实事”。临别之际,在村中办了简便酒菜二十桌,请乡民一起聚会,便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1913年,孙中山重游阔别多年的香港,一日,出席香山会所的欢迎会。大会主席陈赓禹致欢迎辞之后,希望孙中山能为香山县夺回被东莞县占用的东海十六沙土地,为邑人解忧排难,并强调乡亲们正期待着孙中山的答复。孙中山没有答应这一要求,他向乡民解释说:无论是香山县还是东莞县,都是中国的地方;香山人和东莞人都是同胞,都是兄弟姐妹,大家不应该为界限之争纠缠不休

  至于东海十六沙如何归属,“这是地方上的事情,大家可以去找广东都督胡汉民商量解决”。孙中山的答辞,对那些计较地方得失的人来说自然颇为失望,但他表现的公正无私的品质,却赢得了更多民众的爱戴和尊重。

  理性与“情面”是一对矛盾,孙中山对乡亲讲理性,对至亲也是不留“情面”。

  孙中山与姐姐妙茜自小感情很好。儿时,姐弟时常携手上山割草砍柴,下田除草收割。成人以后,虽天各一方,情谊从未改变。孙中山与人闲谈,提起故园旧事,总免不了称赞姐姐一番,十分感激她对自己的关爱之情。

  姐姐有个儿子叫杨杏冲,孙中山在南京出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有人对杨杏冲说:“你舅父现在当了大总统,为什么不向他找份美差呢?”

  外甥深知母舅性格,去南京求职肯定会碰钉子,便推说:“舅父远在南京,若是我去任职了,家里的田地谁来耕种呀?”

  时光一晃,十年过去,到了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孙妙茜捎上翠亨的土特产来省城探望弟弟。聊及家常,孙中山问起杨杏冲的近况,姐姐如实相诉:“现在家里生活很艰难,阿冲又没什么事情可做,你看能不能帮阿冲在你这里谋一份差事?”

  孙中山深知姐姐非常体谅自己,平时从未向自己提过任何要求,这次主动提出为儿子谋职,肯定是家里实在遇上了困难,孙中山关切地问:“那阿冲能做什么?”

  孙妙茜一时也答不上来,只是以盼望的眼光看着弟弟。孙中山话锋一转,推心置腹地说:“阿冲做大事情没本领。如果出来随便给他找份差事,还不是同现在的状况一样?我看照旧在乡下种田,也是很好的。如果不愿意种田,做点小生意也可以。”

  听话听音,孙妙茜也感觉到弟弟难为情,便不再追问下去。等姐姐离开广州之时,孙中山拿出一些钱,面带愧意地说:“姐姐,帮我转告阿冲,舅父这里实在没有合适他的工作,这点钱,足够他做点小买卖的本钱了。”

  孙中山对己、对亲、对邻,理性总是战胜情感,而对革命烈士遗属的要求,则往往是有求必应,一往情深。

  每有革命烈士遗属来信,孙中山总是抽空亲笔回复。有时遇上工作太忙,或者天气过于闷热,同僚多会劝他不必亲历亲为,由秘书代为作复便可。孙中山总是不依,并动情地回答道:“感谢大家的美意,但是诸位跟随我这么久,也知道我的脾气。先烈们随我一道革命,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局面。如果对他们遗属的来信,连亲笔作答这点都办不到,诸位说我对得起烈士们吗?”

  同理,遇上革命烈士遗属求见,孙中山无论工作多忙,总是热情接待。对烈士遗属的生活,更是关怀备至。

  一次,支付烈士遗属生活费用的时间已到,由于财政紧缺,手头经已没有足够的款项。于是,孙中山亲笔写下借条一张,派卫士到上海唐绍仪开办的金星人寿保险公司借款两万元。然而,按照该公司规定,凡是借款须有实物担保,否则一概不借。公司陈经理见孙中山只是写了一纸借条,便打电话问询孙中山,这二万元借款用什么实物来作抵押。孙中山果断地回答说:“以孙中山本人作抵押。为了付给七十二烈士革命遗属的生活费,我不能不这样做。”陈经理见孙中山对革命烈士的遗属如此关心,十分感动,便取出自己的私人存款两万元,借给孙中山。两个月以后,孙中山如数还清了欠款。事后,孙中山感慨地说:“穷总统不如富经理,怪不得香山同乡跟我革命的人少,和唐少川(唐绍仪)做生意的人多。”

  (王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顾问)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