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成为时代的主流。黄兴和他的战友李烈钧在这场大革命中紧密配合,为谋取革命事业的成功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后,黄兴长期以庶务代行总理职务、主持本部的-切革命活动。在此期间,来日本留学的中国陆军学生特别多,李烈钧就是其中的一员。李烈钧原名烈调,字协和,别号侠黄,1882年2月23日出生于江西武宁县,自幼喜爱读书习武,1902年考入江西武备学堂学习,1904年他被公费选派到日本振武学堂学习陆军,两年后又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黄兴对这些学陆军的留学生特别重视,派遣同盟会员在他们中积极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李烈钧在其自传中回忆道;“嗣读民报而民族思想更进-步矣”黄兴在进行革命宣传的同时,在陆军留学生中积极吸收革命志士加入网盟会。李烈钧在同盟会会员李根源的介绍下見到了黄兴,当时黄兴亲自掌管陆军留学生的入会工作,在同盟会华世中介绍下李烈钧予190 6年加入了同盟会。不久,黄兴从已入会的陆军留学生中选择一批坚贞 可靠的革命志士组成了一个秘密的“丈夫团”,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德作为团员的行动准则。李烈钧加入了这个组织,并成为该团的骨干分子。
黄兴将入会的陆军学生中的骨干分子组成丈夫团以后,布置毕业同志回国后策动革命。他本人也多次秘密回到内地活动,并于1907-1911年间在两广,云南一带多次发动武装起义,但均遭失败。黄兴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同盟会中部总会在长江中下游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认为“以武昌为中枢,湘、粵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之,大事不难一举而定”,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和部署。在此期间,李烈钧于1908年结束学业从日本回国,先后任江西新军五十四第一营管带、云南讲武堂教官及陆军小学堂总办等军职。他按照同盟会的部署在新军中积极进行革命宣传和鼓动,为积蓄革命力量作了大量工作。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烈火大江南北燃烧,1911年10月末,清政府起用袁世凯,率领北洋陆军精锐部队猛攻汉-口,形势危急。黄兴于10月28日由上海赶到武昌后,立即奔赴汉口指挥战斗,即被任命为战时总司令。各军闻黄兴亲临前线,士气大振。但由于清军纵火焚烧,汉口变成一片火海,革命民军失去凭藉,难以抵抗,只得撤出汉口。接着黄兴在武昌召开军事会决定坚守汉阳,待援军赶到,再反攻汉口。与此同时,李烈钧在武昌越义的感召下秘密潜回九江,打算凭藉同学,同事的关策动九江新军响应武昌起义。当李烈钧抵达九江时,九江已被光复,九江军政分府任命他为分府参谋长。李烈钧就任后第一措施就是立即占领作为长江要塞的金鸡坡炮台及马当炮台,扼长江交通,使清政府派到武汉镇压革命的北洋舰队及江防舰队补给中断,汉口清军的水路供应也随之中断。这等于控制了武汉东方门户,不仅使正在武汉苦战的黄兴解除东顾之忧,还使正在武汉的清朝海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同时给长泣下游各省的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11月中旬,从武汉方面驶来的一批军舰在李烈钧等人的策动下在九江宣布起义,李烈钧被任命为海陆军总司令。九江起义军因此声势大振,通电要求清帝退位。李烈钧就任新职后仍继续关注武汉局势的进展,并应武汉革命军的紧急要求,派海容、海琛等各舰驶回武昌青山附近江面停泊,协助武汉革命军作战。同时,李烈钧率赣军一部赴安庆,帮助安徽推进革命。后来武汉一再告急,李烈钧以武汉局势关系全国大局,乃亲率赣皖军分水陆两路援鄂。他抵达武汉后被任命为苏皖粤鄂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协助保卫武昌。在此之前,黄兴已离汉赴沪,李烈钧成为武汉战场的主要将领,积极准备迎击北洋军的进攻。由于黄兴与李烈钧英勇顽强的奋战和配合,稳定了长江中游的革命局势,并进而推动了革命事业在全国范围内的迅猛发展。
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武昌首义后不到五十天的时间里,已有14省宣告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已呈土崩瓦解之势。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积极准备北伐。正在湖北与北洋军对垒的李烈钧被孙中山任命为江西都督。李烈钧上任后,在江西推行了一系列军事、政治、经济的改革措施,使江西的政权较稳固地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在革命党人控制的几个省中,江西成了经济、政治、军事最巩固的省份,这使他日后有了和袁世凯对抗的可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南北和谈成功,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夺取了全国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黄兴虽然一度轻信袁世凯,但内心里仍有所戒备。黄兴虽然因军饷无法解决而被迫大量裁撤南方革命军队,但选留了军队中的精华组成第八师,并把军权控制在革命党人手中,借以保存革命实力。由于江西已成为同盟会的根据地,黄兴将其一个精锐团——林虎团分派给李烈钧,使革命力量几乎都集中到了江西。而李烈钧一开始就力主反袁,曾通电反对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督赣期间,李烈钧带头抵制袁世凯的“军民分治”政策,将袁世凯势力统统赶出冮西,并在江西保护有两师一混成旅的兵力。这为黄兴和李烈钧以后联合反袁打下了基础。
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重要人物宋教仁在上海被刺,后来查证此事是袁世凯干的,从而激起了国民党人的反袁怒潮。孙中山立即从日本赶回上海,在黄兴寓所召集国民党要人开会,主张从速宣布袁世凯谋杀宋教仁的罪行,举兵讨伐。但各省领兵将领均称没有准备,无法出兵。黄兴也觉得袁世凯的劣迹尚未昭著,南京的革命武装力量又裁撤不久,必须经过整顿才能作战,主张“静待法律解决”。因此,黄兴一方面积极作讨袁盼军事准备;另一方面与孙中山积极配合,揭露和声讨袁世凯的罪恶阴谋。在此期间,李烈钧强烈要求用武力推翻袁世凯的统治,并与粤、湘、皖、闽秘密结成五省联盟,通电川、云、贵等省,相约联合反袁。4月,李烈钧与柏文蔚赶往上海,直接参与在黄兴寓所召开的各省国民党要人会议,这次会议尽管有各种分歧,但一致同意着手进行全面讨袁的准备工作。李烈钧和柏文蔚表现最为积极,私下约定以赣、皖两省为基础,进行反袁准备。
袁世凯为了充实自己的财政,以便对付南方革命势力,绕过议会,于4月26日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合同。这一事件将宋案发生后的反袁风波进一步推向高潮。孙中山对此迅速作出反应,合同签订的第二天他便表示反对,再次主张兴师讨袁。黄兴早在合同签订的前夕就急电北京国民党总部反对借款,并发出通电,企图阻止大借款的签署,没有成功。接着,在5月1日、5月6日连续发出通电,反对大借款。与此同时,革命党人的舆论界纷纷口诛笔伐,反袁风潮风起云涌。李烈钧的情绪尤为激烈。早在1912年底,他就侦知袁世凯善后借款计划:曾通电各省极力反对。善后太借款成功后,正在磨拳擦掌、积极备战的李烈钧立即通电反对,表示“宁为共和之鬼,不为专制之奴”。5月5日 李烈钧与安微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湖南都督谭延(闽)联名通电反对大借款。5月8日,李烈均在九江开会反对善后借款,公开通电指责袁世凯、赵秉钧为刺杀宋教仁的罪魁,并要求袁世凯辞职,听候审判。面对黄兴、李烈钧等革命党人互为呼应的谴责和声讨,副总统黎元洪于5月9日致电黄兴、李烈钧及湘、粤、皖三省都督,就宋案与大借款二事为袁世凯开脱并称袁世凯为“救时之英雄。”北方各省都督则通电诋毁黄兴、李烈钧、胡汉民等。黄兴、李烈钧等革命党人毫不动摇,决心斗争到底。5月13日黄兴复电黎元洪,严正表明对宋案及借款问题的立场。在声讨浪潮中,黄兴与李烈钧及湘、粤、皖三省都督互为呼应的抗争是以实力为后盾的,因而在当时的斗争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面对全国特别是革命党人的猛烈抨击,袁世凯政府在辩解的同时开始进行反击。5月15日,袁世凯下令免黄兴陆军上将军衔,并指责为黄兴为武力颠覆政府阴谋的魁首。接着,袁世凯又下令对李烈钧及湘,粤、皖三省都督严加申斥,派北洋精锐部队第六镇李纯部开进湖北,威逼江西。黄兴对江西局势十分关注,于5月20日致函章士钊,希望通过他与李烈钧等人取得联络,共同设法维持赣事以抗衡袁世凯。
袁世凯作好一切准备后,于5月下旬对革命党人发出警告:“彼等若敢另行组织政府,我即敢举兵征伐之”。6月9日,袁世凯以李烈钧不服从中央撤免了他的赣督职务,不久又下令免去了胡汉民的粤督职务和柏文蔚的皖督职务。孙中山对此非常气愤,竭力主战,并派人到江西动员李烈钧兴师讨袁。黄兴虽主法律解决,但未尝放弃武力解决之计划,现在见袁世凯杀机毕露,乃着手规划倒袁的实际部署。除亲自在沪、宁两地作准备外,并派宁调元等赴鄂组织机关,谭人风回湘运动军队,还三电陈炯明,敦促他接任粤督联合讨袁。为了统一讨袁步调,李烈钧卸职后也潜往上海,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商议,并电询粤、湘、皖三省都督,商议对策。为了坚定李烈钧武力讨袁的决心,黄兴与孙中山几次宴请李烈钧,动员他在江西省首先起兵发难。席间,李烈钧“意气自豪,谓各省如能响应,赣事可为”。在会议上,李烈钧起立表示:如果南方各省响应,他仍然可以从袁世凯手中夺回江西。孙中山和黄兴见状非常高兴,并极力鼓励他。会上李烈钧被公推为江西讨袁军总司令,决定各省响应江西。为了实行第二次反袁会议的决定,黄兴和李烈钧等人,又在黄兴寓所商量行动计划。他们决定,李烈钧先秘密去九江,集结同志宣布江西独立,把袁世凯的注意力引向江西;然后黄兴乘此时机夺回南京,把第二、第八师拉出来,等南方各省响应后,渡江北上。黄兴还拨出经费100万元给李烈钧,专备行营各师旅团军饷。
讨袁大计一-定,李烈钧便秘密回到江西湖口,于7月12日在湖口誓师起义,通电讨袁,宣布就任江西讨袁军总司令,并即开始反攻九江,宣布江西独立。李烈钧讨袁的枪声一打响,黄兴即从上海赶往南京,于7月15日在南京强迫江苏都督穗德全宣布独立,就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通电讨袁。在就职通电中,黄兴怒斥袁世凯说: “湘、赣、皖、.粤四督,坦怀论列,亦本忠爱民国之心。……四督何谴?罢斥随至!”最后,他表示:“兴之本志.惟在倒袁”。接着,湖南、安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均通电响应!宣布独立。至此, “二次革命全面爆发。
南方各省宣布武装讨袁,袁世凯即兵分两路进攻革命党人的实力所在地——南京与江西,并命令海军协助作战。战斗随即在湖口、九江、芜湖、南京以及长江下游一带展开。面对优势的敌人,黄兴与李烈钧等革命党人奋力苦战,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黄兴为此自豪地宣布;“现在东南各省,均已宣布独立,江西讨袁军,五次告捷。苏军在徐州与袁军酣战,亦获胜利”。但在整个二次革命过程中,各地的独立运动,几乎都是在犹豫、观望之中勉强进行的,有些省份的反袁宣言仅仅是一个姿态,并未采取实际的军事行动。事实上,当时号称“二次革命”的讨袁战事,主要限于江西一省及南京等地,所以“二次革命”又被称为。“赣宁之役”。由于起事仓促和后援不济,黄兴派往徐州的讨袁军失败,22日徐州失守,袁军将领冯国璋、张勋率大队南下。25日, 江西湖口又为袁军所攻占,李烈钧败走,派他的老同学中峰太郎到南京和黄兴联络,但未能成功。上海讨袁军久攻制造局不下,黄兴在南京饷械不支,声援复绝,已陷入三面受敌的危险困境。他认为败局已定,加上内部不稳,在随从的苦劝下,于7月29日乘日本煤轮离开南京。 不久,南昌、南京相继失陷,其他各地讨袁军也被战败,南方各省国民党势力都为袁世凯所摧毁,“二次革命”迅速失败了。
1913年8月,黄兴继孙中山之后亡命日本,9月,李烈钧与柏文蔚等人也相继亡命日本。黄兴闻讯即组织众人到码头热情地迎接他们。李烈钧抵达东京后,先后拜会了孙中山和黄兴。9月22日,黄兴与胡汉民到李邸议事。此后数月间,黄兴与李烈钧经常互访,磋商讨袁大计。
当时,因“二次革命”失败而亡命日本的国民党中下级军官特别多,黄兴与李烈钧等人商议,认为欲图进取,必先培养革命干部。他们用亡命日本时携带的款子创办了“浩然庐”及“政法学校”。前者予1913年12月1日开学,以研究军事为目的;后者于1914年2月9日开学,专心研究政治与法律。这两所学校为日后革命事业培养了不少得力的军政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