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站 > 孙黄专栏 > 两次护法运动中的孙中山与福建(3)

两次护法运动中的孙中山与福建(3)

辛亥革命网 2017-07-14 09:33 来源:辛亥革命网上海站 作者:韩真 查看:
两次护法运动,福建成为革命党和革命军的大本营和复兴基地。中国国民党武装力最的崛起与壮大与福建密切相关,福建在孙中山晚年斗争历程中,有显着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福建在护法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护法运动是孙中山晚年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果实--民主共和政体与北洋和西南军阀进行的一场武装斗争。期间,孙中山在广州先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自任海陆军大元帅和非常大总统,以广东为根据地,戮力北伐,问鼎中原,与北洋军阀政府一决高下。但众所周知的是,中山革命在走上联俄联共道路前,险阻艰难,曲折跌宕,其困难之大,常人难以想象。护法运动亦不例外,第一次护法运动,在西南军阀的明阻暗挠下,毫无建树,军政府“自生自灭”,连孙中山的“大元帅”也被人易为“七总裁”之一,孙的领袖地位被“合法”地剥夺,孙一气下,留下“顾吾国之人患,莫人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辞职通电,。离粤赴沪,闭门着其《建国方略》去了。第二次护法,本来形势大好,广东护法根据地空前巩固,粤军捷报频传,可手握兵权的陈炯民反心渐露,对孙的方针阳奉阴为,最后发展到炮轰粤秀楼,企图置孙中山于死地。两次护法运动的失败,给孙中山的事业以很大的打击,他很失望,但不绝望,因为经他亲手播下的火种已在邻省福建燎原。福建自民国初年开始,由于临近广东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北洋和西南两大军阀集团统治的交叉地带,也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进步势力与各军阀反复争夺的地区。第一次护法运动在广东失败,但孙中山亲创的援闽粤军却在闽西南打下一片江山,建立了闽南护法区;第二次护法运动,许崇智部粤军在赣南粤北受挫后,迂回福建,与皖系王永泉合作,攻下福州,休整扩编,改为东路讨贼军,一举打回广东。与陈炯民叛军进行殊死博斗,在中共和黄埔生参与下,最后战胜之。

  在孙中山晚年的革命历程中,福建替代广东,两度成为民主革命的大本营和根据地,一次两年整,一次四个月。革命在这里绝处逢生,护法在这里重现生机,形势在这里柳暗花明。革命党人和革命军队在福建的奋斗,使孙中山在艰难竭厥之中,看到了新的希望,预见到光明的未来。可以认为,孙中山晚年的革命与福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虽然孙中山自1917年护法伊始直至逝世,一直争取将广东作为大本营和根据地,援闽粤军和东路讨贼军夺取福建一是为了求得地盘,二是为了休养生息,集聚实力,其目的仍足打回广东,似不可否认的是,粤军往福建驻扎的两亇时期段,是民国以后孙在政治上最险困的两个时期,倘若没福建的侧卫,孙等革命党人在北洋和西南军阀剿杀下,遭受失败是无疑的,政治、军事上要东山再起也是很困难的。因为作为一派政治力量,在当时中国的国情下,没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自身安危都无保障,更遑论问鼎政权。所以,表面上看,夺取福建就孙中山来说是权宜之计,从实效上看,粤军在福建的经历,却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从绝境迈入坦途的转折点,从此,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其意义不可低估。正如第二次护法运动期间,粤军攻取福州,孙中山给时任东路讨贼军参谋长蒋介石的信中所说,陈炯明叛变后,福州是国民党的唯一凭藉,“盖有一日福州,则我有一 日之凭籍,外交内应,皆可以此为背景,倘并此而无之,则我不过为租界之亡命客耳,奚足轻重”。

  至于护法期间孙与福建事务的关系,整统体上看是很深地陷入了各种矛盾和纠葛之中,从孙中山从1918至1924年与福建各方人士的大量电函中可以窥见其貌。福建原本不属西南护法阵营,而一直由北京政府控制,但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福建成了南北政府统治的交叉地和当时的政治、军事热点地区。各派势力常年在这里争城掠地,再加上福建土着民军的兴风作浪,造成福建的战争状况和军事线索较全国其他地区更为复杂,曲折和头绪多端;政治争斗也呈多元化,一成祸建的战争状况和军善溅索较全国其它地区更为复杂、曲折和头绪多端:政治争斗也呈多元化,诡谲多变,总之,是一幅混战不息、光怪陆离的景象。无怪乎孙中山在其函电中发出“闽事极杂,须待粤局彻底解决后再谋整理’的感叹。孙中山远在上海和广州,对福建的情况不甚明了,只能通过报章和函电间接了解,因而对一些事务的判断主观因素过强,作出的指示脱离实际。如福州“倒林拥萨”前件,根本原冈在于林森无社会基础,其过重的国民党色彩使其在传统上不是国民党势力范围的福建难以立足:而萨镇冰是海军耆宿,为人宽厚,淡泊私利,在榕颇具声望,是各方均能接受的人物。孙中山坚持“维林排萨”,批评黄展云的“畛域观念"最后虽然不得不将林森召回,改任萨镇冰,但措置无方,处亊被动是明摆的事实。

  孙中山两度用兵福建,其依靠和联合的是民军和皖系驻闽部队,援闽粤军和东路讨贼军曾从这种联合获利。如民军曾配合粤军作战,再如王永泉,藏致平部作为友军,在帮助粤军摆脱险境,进军福建,掩护何成浚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要作用。但这两支力量有很大的局限性。民军劣根性根深蒂圃,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特点暴露无遗,在被革命党人利用的同时,也给革命党人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事实证明,革命党人发动并依靠民军弊大于利。皖系作为一个趋于没落的军阀集团,在反直的基础上和孙中山求得联合,应该说双方都从这种联合中取得某些好处。但他们的政治目标和军事意图是不一致的,各有各的打算。王永泉和臧致平的军阀本质决定他们不可能按孙中山的战略意图行事,他们之联络孙中山更主要的足捞取政治资本和企求饷械支援。虽然孙中山将他们引为盟友,为他们指示军机,补充饷械,但王水泉最终投靠了直系北京政府,臧致平几经辗转,依靠狾江卢永祥去了,使孙中山企图在闽粤边开辟战场,打击陈炯民的目标落空。随着许许崇智讨贼军奉调入粤和皖系军队的失败,福建的军事天平迅速倾斜,国民党人粉粉离去,直系染指全闽福建成为直系控制的省份。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