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站 > 辛亥革命在上海 > 辛亥革命中的“吴江三杰”

辛亥革命中的“吴江三杰”

辛亥革命网 2017-10-12 09:11 来源:团结报 作者:凌龙华 查看:
在辛亥革命激荡的风云中,号为“吴江三杰”的金松岑、陈去病、柳亚子挺身而出,一方面顺应着“时势造”,紧随着革命领袖四处奔走;一方面肩负着“造时势”,坚守着教育阵地摇旗呐喊。

  在辛亥革命激荡的风云中,号为“吴江三杰”的金松岑、陈去病、柳亚子挺身而出,一方面顺应着“时势造”,紧随着革命领袖四处奔走;一方面肩负着“造时势”,坚守着教育阵地摇旗呐喊。

  陈去病(1874~1933):

  辛亥风云豪杰

  1902年,陈去病与志同道合的同乡金松岑一起来到上海,参加了蔡元培先生发起的中国教育会。随即在吴江的同里、黎里建立了学会支部。风从东方来,有了与思想前沿阵地的互动,吴江小城的革命思潮更显风生水起。

  1903年,正当“而立”的陈去病只身留学日本。虽然与革命领袖孙中山失之交臂,但却与革命大将黄兴结为朋友。这样的收获,奠定了陈去病在辛亥革命中的“风云”地位。使他由觉悟者而跃为先行者,由追随者继而为并驱者。在日本短暂的留学生活中,陈去病俨然是职业革命者。以笔作武器,“鼓吹革命,不遗余力”。他主编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刊物《江苏》,毫不避讳地喊出这样的口号:“满清王气今已无,君不革命非丈夫!”面对列强的觊觎,特别是俄国对我东三省的野心,陈去病以“醒狮”的笔名,发表了《警醒歌》:“警警警,白祸燃眉鹿走铤。醒醒醒,庞然巨物勿高枕。奋奋奋,伟大国民莫长病。兴兴兴,舍身救国为牺牲。”节奏铿锵,恰如擂鼓,又如吹号。一腔热血,奔涌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首歌原是他写给家乡同仁的一封信,它让吴江始终能一得革命先声。1904年《警钟日报》在沪创刊,陈去病主笔并题诗:“铸得洪钟着力撞,鼓声遥应黑龙江。何时警彻雄狮梦,共洒同胞血一腔。”

  至此,陈去病名字的寓意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了。也正是在上面提到的那封信中,陈去病决意以“去病”为名。他以西汉名将霍去病为榜样,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精神作支柱,誓将青春与生命付于革命事业。

  陈去病一生名号颇多,广为人知的是“巢南”。这一名号与南社紧密联系在一起。南社由陈去病、柳亚子、高天梅发起成立。是以“抗北庭”为宗旨的反清文学团体。2009年南社百年纪念大会上,有权威学者特别提出了如下一个新定位:南社这一进步团体,具有着全国性、近代性、革命性、文学性等宏大层面上的意义。南社的社名取义“操南音不忘其旧”,而陈去病“巢南”的名号则取自古诗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者均明白无遗地表明:“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如果说1905年由孙中山先生组建的同盟会是一个政治的社团,是一股“武”力量;那么1909年由陈去病等人创立的南社则是一个文化的社团,是一股“文”力量。

  1933年7月,不满60岁的陈去病因痢疾不幸病逝故里。临终的感喟让人唏嘘:“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

  陈去病病逝后葬于苏州虎丘冷香阁下。这是南社创立之处。安息于斯,正得其所。翌年,南社同人柳亚子等人为告慰先生英魂,举行了庄重的公葬仪式。这是怎样的意气相投!

  诗酒相祭,剑池相伴,巢南先生不孤单。

  在国民政府颁发的褒扬令中,我们看到这样的字句:“(陈去病)志行纯洁,学术淹深。早岁服膺主义,发起南社,鼓吹革命,一时闻风兴起,为辛亥光复之先声。”

  金松岑(1873~1947):

  辛亥风云儒杰

  外传金松岑与陈去病“同庚同里”,但事实上是稍年长(年长1岁)。这从一个有趣的“三结义”中可得印证。三结义的主人公按次序排列是金松岑、陈去病、蔡寅。三人分别取号“壮游”“壮图”“壮怀”。壮志凌云,意欲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蔡寅是邻镇黎里人,他既是金松岑的义弟,又是金松岑的学生。辛亥年加入南社,曾为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为宋教仁遇刺案四处奔走。

  1897年,金松岑发起成立了“雪耻学会”。会址就在天放楼。金松岑亲任会长。雪耻学会的成立,借学会抨击时政、传播思想、砥砺斗志。陈去病曾即席撰写对联一副:“炎黄种族皆兄弟,华夏兴亡在匹夫。”一年之后,“戊戌变法”发生,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组织了“强学会”。而此时,吴江小城中的雪耻学会已是英豪络绎。

  1902年,“三十而立”的金松岑再也不满足旧式的私塾教学,也不再满足仅在学会中发几声改良维新的“雪耻”声。这年春天,一所面貌一新的学校“同川自治学社”(后改“同川公学”)在同里诞生。这是吴江县内第一所公学,由此开辟了鲈乡大地竞办新学的喜人局面。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期,吴江县内所办公学达55所,完全可用“雨后春笋”加以形容。办新式学校,金松岑是第一功臣,50岁后金松岑还出任了吴江县教育局局长一职。

  金松岑办学讲究“德”“用”结合。通过新式教育,学以致用,且“使我学生人人爱国,个个尚武有精神”。为此,他施行“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开设体育、音乐、图画、手工、园艺等修身习技的现代课程,甚至先行一步,在乡间的课堂里设置了英语、生理卫生等课程。他还倡办了明华女校,反对女子缠足,痛陈缠足乃“悲哉天刑乎”。同时写作出版了《女界钟》,引得世人惊呼其为“中国女界之卢梭”,与梁启超一样一跃成为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