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同盟会会员、南社发起人之一庞树柏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而且是一位革命家。王德钟称之为“光复常熟之首功”,郑逸梅则将他列入南社社员“在同盟会中起着革命作用”者。庞树柏(1884-1916),字檗子,号芑庵,别署绮庵、龙禅居士、剑门病侠,江苏常熟人。著有《清代女纪》、《墨泪龛笔记》、《抱香簃随笔》、《蘦香残芬录》、《龙禅室摭谈》、《庞檗子遗集》二种(《玉琤瑽馆词稿》、《龙禅室诗》)、《灵岩樵唱》、《今妇人集》、《湘心词 衮香词》、《碧血碑》杂剧等。
庞树柏“生而颖异,九岁能作韵语,十四岁毕《十三经》。”庞15岁时发生家变,其挚友萧蜕在庞死后作《庞檗子传》,有数语及之:“父继之先生,文行著乡里。以争漕赋触奸吏,反坐成狱,愤疾卒。母钱孺人殉焉。君时年十五,哀毁柴立,引为终身大戚。”这是春秋笔法,隐讳之辞。光绪二十五年(1899),常熟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闹漕案”。对于所谓“闹漕案”的来龙去脉,曾任汪伪常熟县财政局长的戴良耜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所叙述:“在满清时代,凡是读书士子,一经考中举人,即可包粮。所谓包粮,即自己所有田产,当然不完钱粮,另外还可包括亲友应完钱粮以饱私囊。这种风气,几乎是不成文的规约,每逢赴省晋京,又额外需索,贪得无厌,每使当局难于面面俱到,件件称他的意。一般不可满足贪欲者,就制造事端,酿成纠纷,时有发生”。“光绪二十五年,昭文六名举人和一名副榜被控斥革,此案就是为了包粮和勒索而起”。而据《徐兆玮日记》(徐兆玮,常熟人,光绪十六年进士),那个被斥革的副榜,就是庞继之。事起仓促,从“闹漕案”发生到庞继之病死,为时不过四个月左右。庞继之之妻钱氏又殉夫而死,整个家变事件对庞打击极大,创巨痛深。
庞继之死后,庞树柏由族人资助读书。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其兄庞树松及常熟黄摩西等在苏州组织“三千剑气文社”,以诗文宣传排满革命。庞“弱冠肄业江苏师范学校,受知于监督罗叔言先生”。“后数年,历膺江宁思益、上海澄衷、木渎两等、常熟两等各学堂教席。”1907年,鉴湖女侠秋瑾被清廷杀害,陈巢南等在沪拟为开追悼会未果,集同志者成立神交社,庞亦参与其事。宣统元年(1909),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十七人在苏州成立南社,庞为发起人之一,并被推为词选编辑。又任上海《国粹学报》编辑。庞还加入了同盟会,时间无考,大约在1909年加入南社之前。
1911年11月10日武昌起义,庞树柏在上海直接参与上海光复事件,参与筹建沪军都督府,奔走颇力。10月12日,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常昭两县(清代雍正四年,分常熟县为常熟、昭文两县,同城而治),“阖境洶洶”,人心浮动。当时的署理常熟知县为翁有成,浙江钱塘人,进士出身,五年前曾任过昭文县令,对地方情形比较熟悉。此时接替前任常熟知县,上任未久。当时的昭文知县为满洲人魁福。11月4日上海光复,苏州形势,也亟亟待变。地方老派士绅庞鸿书(曾任贵州巡抚)、邵松年(曾任河南学政),顾兰培、严树声(曾任江西候补知县)等,与新派士绅丁祖荫(新学界人士)等互相商议,总想和平革命,避免流血。由于当时的革命,以满洲人为主要对象,为避免正面冲突起见,众绅劝令魁福进省辞职。苏抚程德全,遂札委常熟县知县翁有成兼理昭文县事务,翁即在常熟县署举行接印仪式。11月5日,程德全就江苏都督任,宣告独立。该日,驻守福山的淞北营营官龚先耀带队四五十人入城,称奉沪军都督府之命带吴淞光复军收复常昭。绿营军队作政治投机,江湖帮会也蠢蠢欲动。“常熟地滨长江,巢湖帮寄居极多,此辈平昔在乡镇码头开场聚赌。在紧张时期,谣言此辈亦蠢蠢欲动,人心颇为惶惶”。此时此刻,常熟政局错综复杂,一触即发。在这关键时刻,庞树柏从上海回到常熟,策动了常昭两县的独立革命。
11月6日庞树柏一到常熟,即与地方士绅接触,鼓动谋划常昭响应。萧蜕所谓“常熟响应,君实首谋。”庞又“力劝知县翁有成宣告光复,弭纷扰”。11月7日,地方士绅与吴淞光复军领队龚先耀等,在于公祠开会商议。在这次关系两县大局的会议中,庞树柏兼顾各方,消弭了一次政治危机。在会上,众人推派代表将县知事翁有成请来,请翁当场表态。翁到场后,龚先耀别有所图,急于夺印,向翁索取。翁颇以为难,不肯交出。龚露刃相向,勒逼交印,事态一触即发。庞怕当场杀了知县引起混乱,急忙劝阻,请翁十五分钟内取印交出。翁不知所措,只好派人将县印送到。萧蜕所谓“统带龚先耀谋夺印,翁难之,龚拔刃起,欲手刃翁。君恐乱,急言曰:‘知县不靳印也。取印往返,须十五分时,十五分不来,请斩庞某头。’龚语塞,还坐,印亦至,事遂定”。此印后来落入龚先耀之手,拿到沪军都督府去请功。
11月7日晚,在会元坊自治公所举行士民大会,宣布光复,常熟、昭文二县合并为常熟县。接着讨论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决定仿照苏州,分设民政署、财政署、司法署三个部门。民政长一职为一县之长,各方推定了新派士绅丁祖荫。因丁祖荫当时不在常熟,其民政长一职遂推定由严树声代理。严树声曾为江西候补知县,回乡后对地方公益事也稍稍过问。在此之前,1910年海虞市自治会选举时,选出严春生为议事会议长,丁祖荫为董事会总董。
11月8日早起,各城门张贴光复布告,官署居民商店一律悬挂白旗,照常开市,团队加班巡查,秩序甚好。民政署自此日起在旧昭文县署办公,门上标贴“常熟县民政署”字样。 民政署成立,严树声维持了两天,自觉前途种种困难,地方势力也难打破,因此决计辞职。此时丁祖荫已经回城,严即声明辞职,并推丁继任。大家认为大会上本来是推丁的,遂表示同意,立即呈报省督。
丁祖荫就职后,按照已经颁布的各县民政署编制临时办法,设秘书室及总务、财政、教育等科。庞树柏思想新,才具也好,任秘书主任,为县署内骨干分子。
庞树柏就职不久,却戏剧性地因所谓“火烧芋艿头”事件被迫离职并离开常熟。光复以后,当局认为差役最为病民,应当裁革,庞曾在公共地方倡言于众。三班衙役知道已没有前途,因此大起恐慌。有一天,庞出署还家,众差役集合数百人,声言请愿,手执长香,一齐向庞刺烫,经人排解得免。庞在革命之前已经剃发,众差役称之为“芋艿头”,这次声言将“火烧芋艿头”,终于将庞逼走上海,排挤出局。
庞返沪之后,继续任教,间任沪军都督文牍。19l3年“二次革命”时,庞曾作《拟沪军都督北伐誓师文》,并参与筹划。事败,退出政界,兼任爱国、竞雄诸女校教科。“暇则文酒博塞自遣,然恒抑郁侘傺,或颓然作厌世想”。庞最后死于酒色。萧蜕在《庞檗子传》中说:“君忽有所惑,意气荡然。余痛规之,不应,曰:‘吾以求死也’。而竟死”。“丙辰秋,遘疾而殁,年三十三耳。”
纵观庞树柏的一生,对于民主革命,可谓奔走先后,不遗余力。他的那种与时俱进的革新意识,奋勇果敢的冲决精神,使他不仅成为南社才子中著名的诗家词人,并且成为常熟地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猛士与先驱。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