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站 > 后裔 > 黄兴与田桐

黄兴与田桐

辛亥革命网 2016-11-07 14:0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田伯炎 查看:
黄兴厚重的时代使命感跃然文中,他出生入死的实干精神诠释了他奋斗的一生。虽然田桐撰文时黄兴已离世十三年,但对好友的敬佩与怀念更是感今思昔。

  黄兴(1874—1916),字克强,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他一生的伟大成就可用章太炎的十二字概括“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黄兴的挚友田桐在他撰写的《革命闲话》中有一则《黄兴名言》:“黄公克强,循名核实,尝言权利与义务,相辅而成,立志不夺,作事不乖。须发皆白,尚自称为革命党。人复以革命党许之,是诚为革命党,可以担当天下大事矣!同人以为名论。”

  黄兴厚重的时代使命感跃然文中,他出生入死的实干精神诠释了他奋斗的一生。虽然田桐撰文时黄兴已离世十三年,但对好友的敬佩与怀念更是感今思昔:

  东京同盟

  黄兴于1901年毕业于武汉两湖书院,1902年春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

  田桐,(1879—1930)字梓琴,笔名恨海,湖北蕲春县人。1900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与同学宋教仁志同道合,经常议论排满,引起学校当局及官吏追查,于1903年冬东渡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留学。

  田桐和黄兴的相识是在1903年7月。那年,黄兴从日本回国抵达武昌,在两湖书院和文普通中学堂宣传反清革命,短发、西装革履的黄兴精神抖擞,在文普通中学堂演讲时慷慨激昂,博得学子阵阵掌声,田桐对他充满敬意。

  后来,黄兴与田桐在日本东京相逢,共同的政治抱负,使他们交往密切,成为革命同志,在黄兴的影响下,田桐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

  1904年夏秋之交,田桐与白逾桓等人在日本创办了《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后来,宋教仁、陈天华相继加入,该杂志宣传爱国主义,鼓吹革命,在留学生中争相阅读。

  1905年7月,孙中山自欧洲来到日本,田桐偕黄兴、宋教仁、程家柽等数人前往拜访,言谈中对孙中山先生大为倾服。在孙中山与黄兴的联合倡导下,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田桐是当时最早加入同盟会的会员之—。同盟会成立后,黄兴任执行部庶务,田桐为评议部议员,不久,在黄兴的推荐下,田桐接替马君武任书记部书记,负责会内机要。黄兴提议,将《20世纪之支那》定为同盟会机关报,后因《20世纪之支那》被日本当局查封,便更名为《民报》。田桐用“恨海”的笔名继续在该报上投稿。

  1906年12月2日,同盟会本部在东京神田绵辉馆举行《民报》纪元庆祝大会,黄兴担任大会主席,田桐、宋教仁担任日文翻译。黄兴作了精彩演讲,他说:“凡是革命的事业,不是表同情的问题,而是要负革命的责任。欧洲、日本的革命事业,都是由学生担任去做的,诸君现在都是学生,须得尽那革命的责任。今天这会,就是我们大家拿着赤心相见,誓要尽这做学生的本分的”。黄兴的报告获得了全场的欢呼,也使田桐非常激动。

  田桐的发言比较长,重点是革命不能空谈,要做一些实际的事。革命是从“良心”和“廉耻”发出来的。最后他大声疾呼:“同胞们,亡国之惨惨到极处!我们的头发和帽子,还是未亡国前的头发和帽子吗?生在这个亡国时代,良心和廉耻绝对不可丧失。最后说二句:‘男儿气节刚于剑,不灭清朝死不休’”。这次大会是同盟会的-次誓师大会,从此同盟会便开始走上了武装起义道路。

  起义勇士

  1907年,黄兴与孙中山策划镇南关起义。田桐与何克夫、谭人凤等人也应召携带两箱革命军用券前往镇南关声援,不幸被法国关吏拘捕,未能参加起义,铁窗半年后才获释放。

  田桐离开越南后,奉孙总理命,赴加坡主编《中兴日报》,与当地保皇党主办的《南洋总汇报》论战经年,竭力宣传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同盟会革命主张,驳斥保皇派谬论,成为宣扬革命、反对君主立宪的重要阵地。

  1908年,黄兴任中华国民军南路军总司令,3月27日,黄兴率领安南华侨二百余人组成的中华民国军南路军,从越南边界进攻钦、廉等地,所向无敌,多次大败清军。从此黄兴威名大震。

  4月30日云南河口起义爆发,黄兴赴前线督战。后因黄明堂等人指挥不灵,于九日折回河内,黄兴立即组建敢死队投入战斗,后虽失败,但革命军的威名足令清军闻风丧胆。

  新加坡《中兴日报》主编田桐报道了3月27日革命军仅用200人打败清兵万余人的战绩,并发表社伦指出“我军成功之期可以预卜,中国前途,从此必有起色”。

  血战汉阳

  1910年,田桐来到北京,准备进行“中央革命”,实施“擒贼先擒王”的策略。这一主张得到了黄兴的赞许和支持。

  1911年4月,黄兴根据孙中山的指示,筹划广州起义,4月27日,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赴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终因起义队伍寡不敌众,得不到接应,起义失败。黄兴在战火中两根手指被子弹击断,流血满身,幸得徐宗汉及时救助,才得生还。这次起义牺牲的72位革命党人的遗骸被葬于广州东郊黄花岗,又称“黄花岗起义”。

  1911年8月,田桐与景定成、续西峰、井勿幕等革命同志,在北京延旺庙街24号创办了《国光新闻》报。田桐担任主笔,以“倡导立宪、排斥官僚政治”为核心宣传革命,成为同盟会在北京地区的言论机关,同时报社也是联系北方志士、策划“中央革命”、为广州提供重要情报的地方。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田桐立即赶往天津,10月17日由海道赴沪,23日到达上海。在陈其美寓所,黄兴、田桐、宋教仁等开会决定,陈其美等留上海,主持上海起义行动;黄兴、宋教仁、田桐、刘暌一等赴汉指挥全局。25日,黄兴、田桐、宋教仁一行乘坐红十字会租船从上海前往武汉,船到码头后,才知武昌形势岌岌可危。原来武昌光复后,北京举朝震惊,21日朝廷马上派近万陆军两线南下征讨;海军提督萨镇冰又率领几十条军舰开赴武汉平乱,汉口己成一片焦土。黎元洪见黄兴到来,如释重负,亲自带了军乐队到汉阳门欢迎,并写了一面“黄兴到”的旗帜,命士兵骑马在武昌城内巡行一周,于是前线士气大振。

  革命党人马上召开湖北军政会议,一致决定成立战时司令部,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李书城(11月2日赶到武昌)为总参谋长、田桐为总秘书长。最初战场连连告捷,不久,清廷派冯国障率精锐军队镇压武昌起义,清军主力在10月底到达孝感、滠口一线,鏖战正急。黄兴、宋教仁、田桐等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北洋军使用德制新式大炮轰击革命军,弹片横飞,革命军伤亡惨重。田桐心生一计,献于黄兴:何不将汉阳兵工厂里用于造枪炮的钢板覆盖在战壕上面,以抵挡大炮弹片?黄兴大喜,依计行事,守在战壕里的官兵听着头上弹片撞击钢板的声音,却毫发无损。

  二十多天的恶战,终于寡不敌众,汉阳失守。黄兴愤痛失声,一面发出请求辞职的电报,一面作出决死一战的计划。田桐劝告黄兴,全国大部分省己宣告独立,先生身系国家大事,切不可为一个汉阳牺牲个人生命。大家簇拥着黄兴登上轮船,向武昌驶去,船到江心,黄兴回头看到火光冲天的北岸,不禁悲愤欲绝,欲纵身投入江心,幸被李书诚、田桐等拼死抱住才作罢。

  汉阳保卫战中,黄兴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坚守二十四天的汉阳保卫战,为各省的反清独立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