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站 > 辛亥革命在上海 > 追随孙中山鼓吹革命的梁龙腾(2)

追随孙中山鼓吹革命的梁龙腾(2)

辛亥革命网 2015-09-06 13:49 来源:辛亥革命网上海站 作者:金蓉娣 查看:
梁龙腾,号云溪,隆都沙溪坎溪村人。他博览群书,关心天下时事,决心驱逐鞑虏、铲除腐朽的专制统治之心顿生。

  张永福出生在新加坡,与陈楚楠是新加坡华侨革命领袖,也是孙中山的知己好友。1906年孙中山到南洋筹建同盟会分部,就住在张永福的“晚晴园”。这座“晚晴园”,原是一个富家公子的藏娇金屋,美人芳名曰“明珍”。门前灰柱石牌上刻有英文“Bin Chin House”。后来,这座房子为张永福用重金购得,取李商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诗意,又因“晚晴”与“Bin Chin”谐音,遂改名为“晚晴园”。新主人张永福及其好友陈楚楠身在海外,心系祖国。1903年“苏报案”发生之时,他们曾打电报到上海营救过章太炎和邹容;1904年,他们创办《图南日报》,宣传反清革命。同盟会成立后,张永福、陈楚楠他们同孙中山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孙中山在新加坡筹建同盟会分部,就住在张永福的“晚晴园”,首先入会的,就是陈楚楠、张永福和李竹痴三人。这三人成为了新加坡革命的“星星之火”。以后,入盟的华侨越来越多, 1906年2月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大家推举陈楚楠、张永福为南洋同盟会的正副会长,第二年张永福改任会长。他将“晚晴园”献出作为革命党人活动的场所,因此,“晚晴园”乃是南洋同盟会的总部,是孙中山在一个时期内的司令部、孙中山在新加坡的“根据地”。这座别墅,是一处该十分爱惜的重点革命遗址了。1939年,汪精卫还念念不忘这个所在,写诗赠张永福:  

  遥从南斗望中原,

  壮志天池欲化鲲。

  百战故人今健在,

  白头重话晚晴园。  

  孙中山由越南抵达新加坡,住在晚晴园,吩咐张永福等人介绍与梁龙腾相见。座谈间,孙中山认为同盟会中又多了一位重要人才。

  革命党人与保皇会的大论战,自《民报》创刊之后即激烈地展开,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斗争之激烈,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少见的。《民报》是论战的主要阵地,同时,散布在海内外各地的革命报刊,南洋的《中兴日报》、檀香山的《自由新报》、曼谷的《华暹新报》、仰光的《光华报》、温哥华的《大汉公报》等,也纷纷撰文同当地改良派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论战。卷入论战的报刊共达数十种,论战的主要地点为上海、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东京、横滨、檀香山、旧金山和新加坡等城市。

  1908年10月,《民报》被日本政府无理封禁。于是,革命派和保皇会的重要骨干陆续南移,南洋成了两派激烈争夺的重要地盘。同盟会重要骨干胡汉民、田桐、汪精卫、居正等人都先后参加论战,孙中山先生也以“南洋小学生”笔名撰文批判保皇派。一时《中兴日报》社人才萃聚。新加坡保皇党特回国内聘保皇党健将、前清举人黎某主持其机关总汇报笔政,大张旗鼓诬谤革命党,鼓吹保皇,竭力向三民主义进攻,终于被《中兴日报》迎头痛击。

  在此期间,梁龙腾撰写的文章主要有:《斥康有为引满为同舟共济之谬说》、《驳政闻社宣言书》、《最无耻莫过于希冀君主立宪者》等。这场论战,使保皇思想在南洋遭到挫败,革命思想得到大传播。

  与保皇党的笔战甫停,孙中山先生派梁龙腾与方瑞麟、杨允昌、李剑九、刘之咏等到马来亚“巨港”、“槟榔”等埠开展宣传革命,发动华侨参加同盟会,在各埠成立同盟会机关。

  1908年,梁龙腾返回新加坡,续任《中兴日报》编辑,并与司理邓慕韩主持社务。报社是革命党人经常往来之处,住宿亦于报社之内。报社开支繁浩,财政困难,开饭无菜,也是常有之事。面对困难,梁龙腾安之若素。这年11月,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南洋总汇报》死灰复燃,重整旗鼓,又乘机诋毁革命党,挑起笔战。梁龙腾又拿起笔,奋而应战,义正词严地批驳保皇党的歪理谬说。与保皇党的斗争,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图2] 梁龙腾先生手迹(致尤列函)。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